
概要
免费入场。可随时参观。
虽然天守阁城阁已经没有了,但雄伟气派的石墙依旧保存良好。春天可以观赏到梅花、樱花和紫藤萝。秋天又可以观赏到美丽的红叶和金黄的银杏。这里既是国家指定的历史遗址,也是日本100名城之一。(松坂城迹内的松阪市历史民俗资料馆内有100名城的印章。)历史
松坂城由蒲生氏郷于1588年所建造。
氏郷是战国时期的武将,侍奉于离统一天下最为接近的织田信长(Oda Nobunaga)和豊臣秀吉(Toyotomi Hideyoshi)。当时的日本被分成很多小的领地,处于争战之中。


氏郷同时也是创建松阪原型的人。
每年11月3日,为了歌颂氏郷,在松阪举行盛大的「氏郷节」。大约300多人身穿甲胄和古装服饰在中心街道盛装游行。
1556 | 氏郷出生于现在的滋贺县。父亲是中野城城主。 |
---|---|
1568 | 氏郷的父亲侍奉于织田信长,氏郷作为人质进入织田家。 |
1569 | 氏郷14岁第一次征战。取得战功。娶得信长女儿为妻。 |
1582 | 信长于谋反被杀害,氏郷把信长的家人藏匿于中野城。之后跟随于豊臣秀吉。 |
1584 | 按照豊臣秀吉的命令,氏郷进入了松岛城。也因此,他在三重县获 得了广大的领地。 |
1585 | 氏郷在离松岛城南4公里处开始建造松坂城。 |
1588 | 松坂城仅用了三年就建成,同年氏郷入城。氏郷命令人们从松岛来到松坂,在松坂城周围建造新的城邑。 |
1590 | 按照秀吉的命令,氏郷被调到现在的福岛县,领地也换到了福岛县。 |
1595 | 氏郷40岁因病离世。 |
松坂城的功能和外观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着变化。
氏郷之后,仅有两位城主入住过松坂城。1619年松坂成为了纪州藩(现在的和歌山县)的一部分,由于松坂城没有城主,纪州藩的官员便驻在松坂城,执行公务。1644年由于大风,天守阁城楼倒塌。
1881年,松坂城迹成为了「松阪公园」。这些照片拍摄于1872年,可以看出当时还有着很多建筑物。
平面布置图
所需时间20~30分。

二之丸(外城) | 曾有接待重要客人和执行公务的建筑物。现在,南侧有很大的藤萝花棚,北侧有历史民俗资料馆。 |
---|---|
本丸(主城)(底层) | 北部、东部、南部的角落处都曾有监视塔。 |
稀代丸 | 所有的角落都曾有监视塔。现在,种植了梅花树和其他树木。 |
本丸(主城)(上层) | 在城阁最上层,曾是天守阁城阁的所在处。北部和东部的角落也各曾有监视塔。人们生活起居的宽敞房屋也在这一层。 |
隐居丸 | 曾有两个道具仓库和米仓,藏宝仓。 |
石墙
在松坂城迹内漫步时,请关注一下石墙。石墙在不同时代由不同技法修复至今。也就是说,哪个部分是新的,哪个部分是旧的,只要看石头的形状便可得知。另外,还有很有趣的发现哦!
天然垒砌
松坂城建造初期使用的就是这种堆砌法。从附近的河滩运来几乎未经加工的天然石块直接堆砌。这是最为古老的技术。
- - 未经过加工的天然石块
- - 石块和石块间的缝隙很大
- - 不规则地垒砌

打入垒砌
比较新的技术。为了使石头容易垒砌,用凿子将石头表面粗粗刨过,当石头形状变得较为平整之后再进行垒砌。石块和石块之间的缝隙比天然垒砌更小。在被修复处可以看到这种技术。
- - 比起未加工过的石块来更有棱角
- - 缝隙很小
- - 留有凿子、楔子等道具使用过的痕迹。

排列组合垒砌
使用于石墙墙角的垒砌法,长方形的石块按长短交替堆砌。在被修复处也能看到这种技术。

值得一看得地方

石块凿过的痕迹
用楔子凿进较大的石块后再敲出需要使用的部分。所以这些石块上都留有凿过的痕迹。你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。

蝴蝶结形状的切口
为了使石头便于连接,使用了插销之类的工具,这是工具使用过后的痕迹。

沟槽中奇特的石头
分别从两侧来看的话可以理解其构造。沟槽从正面往里看的话,可以看到右侧有四角形的石头。据推测,应该是再利用了寺院的石塔。

最古老的石墙
因为这部分使用的都是未加工过的天然石块,墙角的堆砌方法也是最为原始的,所以推测这部分应是最为古老的石墙。不过,最上面的部分曾被修复过。

石棺的盖子
天守阁城阁的地基部分再利用了古坟时代的石棺盖子。松坂城建城因为仅用了短短的三年,所以可能由于石块不足而使用了石棺的盖子。

想要凿开石块的痕迹
据推测,可能想用楔子把石头凿开,但中途放弃,直接使用了原有的石头。